文:空桑寂
本文為亂侃性質。
世傳灌口二郎為帝勛戚,其神聰明正直,訴之當有靈異。——《聊齋志異》
玉帝雖在宋朝才盛行。同時在宋代國祀中,並無家眷之說。
但他到明清時期,有了一份家譜。
雖然該家譜,在晚清才增補定型,確定年代較晚。
但細究之下,該家譜存在一定邏輯。原因在於關鍵人物二郎神。二郎神在神話裡被視為玉帝親眷,因此玉帝必然存在一份家譜。
上篇:二郎之母是誰
這裡暫不贅述國祀的李二郎、道教的趙二郎。以明清民俗的楊二郎為主。
明清民俗的楊二郎,劈山救母是他的一個重要故事。
楊母當然也成了一個重要人物。
楊二郎就是神話中,用以建立玉皇家譜的關鍵人物。
本文以描述到楊母的一些資料來探討。

楊母最早見於明代兩種文獻:《二郎寶卷》、《西游記》
1、《二郎寶卷》:
心慘切,兩淚紛,傷心瞞怨玉皇尊。
要孩兒,哭五更,桂枝香,燒爐中,曡落金錢滿天星。
大姐姐,天花女,蟠桃赴會。二姐姐,金花女,執掌九江。我本是,雲花女,臨凡下世。
2、《西游記》:
我記得當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,配合楊君,生一男子,曾使斧劈桃山的,是你麼?
《西游記》提到:1、玉皇姓張(明代萬历年間的周全貞記載,當時民間有該說法)。2、楊母是張玉皇的公主。
(《西游記》裡有大量淮安方言,參考《山陽志遺》。據今《淮安方言親屬稱謂研究》的實地調查,該方言裡「甥」與「孫」發音相同。
關於《西游記》裡的詞句問題,有待更多考證)
《二郎寶卷》是西大乘教的宗教修煉資料,一切故事人物都是修煉術語。1、楊母是老三雲花,為三花聚頂女神之一。楊母與大姐天花、二姐金花,司職宗教修煉裡的三花聚頂。
2、寶卷裡雲花似乎是玉皇的三女兒(根據「瞞怨玉皇尊」、「要孩兒,哭五更」之類的句子)。
受兩種最早文獻(或許也有當時的民俗傳說)的影嚮。
後世全國大部分資料,將楊母的設定統一為:玉皇三女兒張雲花(或在有些地區傳為張雲臺),封號白蓮公主。
3、太平歌詞兩種
清末致文堂 太平歌詞《新出二郎劈山救母全段》:
提起你母姐妹九個,俱都臨凡下天堂:說起你姨娘大公主……你母本是三公主,也雲臨凡下天堂,下界許配哪一個?許配了楊天佑他身旁。
清 同治 新出二郎《劈山救母》全段:
提起你母姐妹九個,俱都臨凡到下天堂;說起你姨娘人稱紅蓮大公主……你母人稱白蓮三公主,也去臨凡到下天堂;下界許配哪一個?許配你了父楊天佑他身傍,
……背起他母張三姐
4、二人轉系列
二人轉《劈山救母》又稱《開山救母》。今存文字版本4種:
你大姨人稱紅蓮公主……你母親人稱白蓮公主,她也臨凡到下方
……背起我母張三姐
清 同治:東北二人轉《天緣配》或《張四姐臨凡》或《四姐臨凡》。今存文字版本5種:
我母生我們姐九個,各個臨凡到下方……三姐本是白蓮公主,她也曾臨凡到下方,下方沒把別人許配,許配給那楊天剛。翠花宮裡生一子,生下來金花太子楊二郎。我本是老四玉蓮公主
在裡面包上三尖兩刃刀一口,防備二郎我的外甥。風火輪火尖槍包裡放,防備著金木哪吒三個外甥
5、清 戲劇《劈桃山》:
玉帝一怒之下命張四姐收了三姐的法寶,將其壓於桃山,但最終還是允許張三姐楊金童回天庭歸位。
6、明清戲劇《桃山洞》:
百花仙子張三姐,因錯擺百花貶下凡,在桃山洞遇到為母修行的楊天佑。
7、河洛大鼓《二郎劈山救母》:
你的娘本是張三姐,奉父嚴命下天堂。許配給東京楊天佑,所生您兄妹人一雙。你的名諱叫楊金花,你妹妹本是華山娘。
8、《河陽寶卷·二郎卷》:
張玉皇的三女兒從百花宮悄溜下凡,私配大同書生楊晉,在她生下長子楊戩(學名二郎)的第三年,又懷上一女
9、《三神姑下凡寶卷》。屬於河西寶卷,與《張四姐大鬧東京寶卷》是姊妹篇:
四姐大鬧東京地,三姐又鬧貫州城
以上眾多資料裡,楊母都是統一的張三姐。
10、清 戲劇《破桃山》。 秦腔,關中二簧, 陝西漢劇:
「銀紐絲」牌子、擺洞府、雲臺公主上
楊戩救出母親張雲臺和妹妹桃花,重回楊萊巷與楊天佑團聚。此劇又名「桃山救母」。
11、清 山西孝義 皮影戲《桃山洞》:
我父皇駕坐靈霄殿,我的母深居鬥牛宮。 所生姊妹人九個,九天仙女揚美名。珠露玉漿常飲筵,三十三天天外天。只因下凡閑游覽,南天門封鎖難上天。吾,雲臺三公主。
12、彈詞《新編說唱寶蓮燈華山救母全傳》。 據舊抄本校訂:
天上雲臺三公主,下凡私自配終身,生下二郎和你母
在10、11、12 等資料裡,楊母都名為「雲臺」。是原始資料《二郎寶卷》裡「雲花」的訛傳。
13、全國各地戲曲都常有《三姐下凡》一戲。說明該神話流傳極廣。
我未將每種戲曲都看完。僅以 中路梆子《三姐下凡》(現代改稱晉劇)為例:
玉皇有三女,金花、銀花、黃花。張三姐黃花思凡生楊二郎。
三位公主金花、銀花、黃花,仍是原始資料《二郎寶卷》裡「天花、金花、雲花」三姐妹的訛傳,都是三花聚頂女神。
14、幾處訛傳版本
以上可見,二郎是玉皇三女兒張雲花與楊天佑所生。但在民間有時會出現訛傳現象。
湖南花鼓戲《張二姐下凡》。湖南花鼓戲將楊母張三姐訛傳為張二姐:
張二姐下凡,不思歸天,觸犯戒律,被王母娘娘貶入桃山洞,囚禁終身。楊戩,字林保,隨真人習武,已長成人,得知生母受苦,決意劈山救母。
宜黃縣民間傳說。宜黃縣對戲神清源真君的祭祀裡,將張三姐訛傳為張四姐:
宜黃老藝人(生於光緒年間):「師父說……張四姐下凡,嫁給崔文瑞後,生了清源。
綜上所述:
二郎之母,姓張,名為「雲花」,或別名「雲臺」或別名「某花」等。
封號白蓮公主,與兩個姐姐一起為司職三花聚頂的女神。
是玉皇的三女兒。
幾個問題澄清:
劉蔭柏的論文裡,在轉述時,誤將楊母寫成「雲華」。
但《二郎寶卷》影印本裡,原文是「雲花女」,是三花聚頂之一。改成雲華是今人劉蔭柏先生的誤寫。
神話中,另一神女瑤姬。
古稱「巫山神女、巫峽神女」等。是炎帝之女。
唐代道教將瑤姬改為王母之女,在道經中為她加道號「雲華上宮夫人、妙用真人」等。
但在《宋會要》裡,瑤姬的國祀正式封號是「靈華夫人」。
而古代民間對「雲花女」的流傳中,也是將其衍變為「雲臺、某花」等。
可見在古代,巫山神女瑤姬、楊母雲花女,二位神女從來沒有被混淆過。
下篇:玉皇家譜梳理
從上篇可見,
玉皇在明清出現家譜,起初是因「玉皇——二郎」的親屬關系構建。
玉皇和二郎為親戚的故事,產生原因不明。有說二郎在南宋有「象帝之裔」的說法,或許受此影嚮。
借此原因,
民間後來通過 玉皇—公主—外孫 的構建方式,將不少神靈吸收入玉皇譜系裡。
玉皇既有外孫,則有女兒,則有妻。
綜述:
1、玉皇家譜,起初有三名玉皇公主(源自《二郎寶卷》三花聚頂女神)。
故事原型或許來自羌族的木姐珠故事,她有兩個姐姐。她的故事便是三公主張雲花的源流。
2、但玉皇家譜在清代,又吸收另一神女張四姐(被稱為擺花張四姐,有時名為張世真,封號玉蓮公主)的故事,因此改編為九名公主,稱號為九天仙女。
張四姐的來源不明(主要事跡是南方搖錢樹傳說),網上或有說她源於元末历史人物。但必然和三花聚頂前三位公主,故事來源不同。
3、除了張雲花(及其兩個姐姐)、張四姐之外,其他公主都沒有故事傳說,均是後來附會。
一個問題:
清末民國時,張氏公主(三花女神或九天仙女兩個版本),有時與七仙女出現混淆情況。
這便是現代網上誤傳七仙女是玉帝女兒的原因。
但原本明代《西游記》裡,七仙女與張氏公主本就是不同系統。七仙女並不姓張。

據評論補充:通天大聖(孫悟空原型之一),在順昌地方神話中也是玉皇外孫,但該說法流傳度較小。
以上可見,
1、通過玉皇家譜構建,民間將 二郎神、金吒木吒哪吒、東海龍族、馬靈燿 等諸多神靈 吸收入玉皇世系。
2、而對於一些女神,
玉皇家譜也試圖將她們吸收。但這些女神吸收得並不完全穩定。
比如通過玉帝之妻的方式,吸收後土、王母等。
宋元時期的壁畫,即有將後土與玉帝畫在一起,往配偶傾向發展。
晚清之時,有時會吸收王母為玉帝之妻。但因二神原本無關,所以該關系構建不穩定。在陝北說書、《月宮寶卷》等同期資料裡,便說王母是玉帝之母。
到近代,清末民國,有時會混淆九天仙女與七仙女、織女。以將七仙女、織女納入玉帝譜系。
但七仙女、織女在近代之前,與玉帝無關。因此該關系構建仍不穩定。
在同期晚清的《新編神怪小說足本牛郎織女》(是明代新刻全像本的改編本)裡。跟二郎神一樣,仍是通過外孫的方式吸收七仙女。說「織女=七仙中的七妹,是玉皇公主與張天君所生。」
附 一些小問答:二郎神與七仙女是甚麼關系?
古代他們的關系 僅有3種版本
1、沒有關系:
從漢代到明代,主流神話裡他們沒有任何關系。
2、母子姨甥:
直至晚清,九天仙女有時與七仙女混淆。因此成了二郎的母與姨。
3、姨表兄妹姐弟:
按《牛郎織女全傳》的幾種刊本。二郎與七仙女,是姨表兄妹姐弟。(此處存疑。書中雖說【七妹=織女】是玉皇外孫女,但書中似乎沒提到二郎。不過清代全國普遍認為二郎是玉皇外孫)
二郎是玉皇三公主與楊天佑所生。七仙是玉皇公主與張天君所生。